热线电话:025-86604698

医生出国进修、访学、海外医学博士申请领导品牌

为什么只有中国有“博士后站”

2025-11-04 5

1762261130703527.png

很多人注意到,中国的博士后制度里常说“博士后科研流动站”“博士后工作站”,

但在国外,几乎看不到“postdoctoral station”这样的说法。

这是因为——“博士后站”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制度和用语。

一、国外博士后:岗位制度,没有“站”

在美国、英国、德国等国家,博士后(Postdoc)是非常普通的科研岗位。

博士毕业后,如果想继续做研究,就直接由教授、实验室或科研项目聘为“Postdoctoral Researcher”或“Fellow”。

博士后有工资、有合同,但不是学生,也不需要国家审批。

简单来说,国外博士后就是一个科研工作岗位,跟“站”毫无关系。

二、中国博士后:“流动站”的计划体制产物

中国在1985年引入博士后制度时,还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型的阶段。

当时科研人员必须“有编制、有单位”,而博士后既不是学生,也不是正式职工,

国家必须设计一个管理框架来“安放”这些人。

于是,政策制定者创造了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——“博士后科研流动站”。

所谓“流动”,不是指博士后真的要到处跑,而是指他们可以在高校、研究所、企业之间有组织地流动;

所谓“站”,其实就是一个人事挂靠单位,方便管理、审批和发放经费。

这完全是中国行政体系下的制度安排。

三、为什么英文里没有“station”

在英语里,“station”通常指的是车站、气象站、警察局等实体场所。

如果直译“博士后流动站”为 Postdoctoral Mobile Station,

外国人可能以为是“能开走的实验车”或“临时研究点”,这就闹笑话了。

所以在正式英文中,中国的“博士后科研流动站”一般译为:

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或 Postdoctoral Research Center

这只是对中文概念的翻译对等,而不是国际通用的说法。

四、总结一句话

国外博士后是岗位制:谁有课题、谁出钱、谁聘用。

中国博士后是平台制:国家审批单位,设“流动站”和“工作站”来集中管理。

“博士后站”是中国自己发明的制度概念,国外根本没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