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线电话:025-86604698

医生出国进修、访学、海外医学博士申请领导品牌

港新申博碰壁并不等于失败,换个赛道或许能迎来更好的机会

2025-08-19 76

C同学的教育背景:

  • 姓名: C同学
  • 学历:医学硕士
  • 外语:六级550
  • 职位:研究生
  • 专业:神经
  • 团队:欧洲博士申请团队
  • 论文:2篇

QQ截图20250819154332.png

从最初的迷茫到最终拿到博士 offer,我的申请经历其实是一段不断试错和调整的过程。我的起点并不算理想,本科毕业于双非一本,绩点只有 3.1,后来才在国内双一流完成硕士。那时候心里一直有个执念——去香港或新加坡读医学博士。但现实很快泼了冷水:因为本科成绩和背景限制,港新申请、陶瓷几乎处处碰壁,机会渺茫。那段时间我心态一度很低落,好在有爱必生医学的老师提醒我不要在一条路上死磕,他们建议我把眼光放到欧洲。事实证明,这个转向是我最正确的选择。

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 2025 年初。大年初一那天,在爱必生的帮助下,我正式启动了套磁。他们帮我整理和收集了大量目标导师的信息,而我则按照清单去发邮件、跟进回复。为了不遗漏任何细节,我们一起建立了 导师信息表,把教授的研究方向、联系方式、邮件记录都一一标注。那段时间,我们几乎是以“海投”的方式疯狂推进,短短几周累计发出了近400 封邮件。每天打开邮箱的心情就像开盲盒,紧张、期待、忐忑交织在一起。慢慢地,回报开始出现:我陆续收到了 海德堡大学、阿姆斯特丹大学、维也纳医科大学以及柏林夏洛特医学院 的面试邀请。

1755590386186719.png

面试是整个过程的关键。爱必生的老师建议我不要只准备常规回答,而是针对每位教授的研究方向设计几个 问题,让导师真正感知我的科研思维和兴趣。同时,他们还帮我做口语模拟训练,纠正表达上的细节。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在镜子前练习,反复推敲用词和语气。到真正上场时,我已经能比较自信地和教授对答。最终,在 2 月底,我收到了柏林夏洛特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录取邀请函,这也是我最后的选择。那一刻,之前的焦虑与挫败感,终于都变成了轻松的笑。

拿到 offer 只是第一步。随后,在爱必生的指导下,我准备并递交了国家留学基金委(CSC)的公派博士申请。四月之前提交材料,五月底便收到了那张让我激动到手发抖的大红喜报。那一刻我才真切地感觉到:这条路虽然绕了一些弯,但我真的走到了理想的终点。

回头看,这段经历让我明白,博士申请并不是一条直线,而更像是一场策略博弈。港新碰壁并不等于失败,换个赛道或许反而能迎来更好的机会。成绩和出身固然重要,但决定胜负的往往是科研动机、科研思维和面试时的真实表现。

如果没有爱必生医学的陪伴,我可能还会继续在错误的方向上浪费时间。他们的指导让我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,避免了走弯路;高密度的套磁加上时间管理,则让我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被关注的概率。最终的结果证明,这种“策略+执行”的组合,比单纯的背景更有决定性。

所以,如果你也在博士申请的路上挣扎,请不要被起点束缚,不要因为一次次碰壁就怀疑自己。只要方法正确,方向清晰,再多的弯路也能走到终点。我的经历或许就是一个最直接的例子。